论文 AIGC 率过高会引发学术诚信方面的质疑,降低 AIGC 率可从理解原理和具体实操两方面着手:
-
内容特征识别:检测系统会分析文本的语言模式。AIGC 生成的内容常存在高频词过度使用的问题,例如频繁使用 “综上所述”“由此可见” 这类连接词。同时,句子结构较为单一,句式变化少。比如在阐述多个观点时,都采用 “观点 + 原因是” 这种相似结构。而且,AIGC 生成内容在逻辑连贯性上可能存在跳跃,不像人类写作有自然流畅的过渡。
-
数据真实性核查:对于论文中的数据,检测系统会比对权威数据库。若数据没有可靠来源,如 “50% 的用户反馈良好” 却未说明调查范围、方法等,就容易被判定为 AIGC 生成的虚假数据。
-
引用与参考文献审查:系统会检查参考文献格式是否符合规范,如是否有 DOI 号、页码是否准确等。同时,核实引用内容与参考文献是否匹配,防止 AIGC 生成错误或虚构的引用。
-
语言风格调整:
-
替换高频词和模板句:将常用的连接词 “因此” 换成 “基于此”“鉴于此” 等;把 “本文从…… 角度出发” 改为 “本研究选取…… 视角切入”。
-
丰富句式结构:主动句和被动句交替使用。比如,“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分析” 可改为 “数据被我们进行了分析”;使用多种从句,像在描述现象时,“这种情况很常见” 改为 “这种在实际应用中频繁出现的情况” 。
-
数据处理:
-
补充数据细节:对于已有的数据,增添采集时间、地点、样本特征等信息。例如,“调查了 100 名学生” 改为 “于 2024 年 9 月在 XX 学校针对 100 名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”。
-
增加数据验证环节:加入数据验证的过程描述,如 “为确保数据准确性,对初始数据进行了三次交叉核对,具体核对方法为……”。
-
逻辑优化:
-
添加过渡语句:在段落之间或观点转换处,加入过渡句。从介绍理论到阐述应用时,可写 “基于上述理论基础,在实际应用场景中,该理论的表现形式如下”。
-
构建逻辑框架:在论文开头明确写作逻辑,如 “本文先阐述研究背景,接着分析现有问题,随后提出解决方案,最后进行效果验证”,让读者清晰把握论文思路。
-
引用与参考文献完善:
-
规范格式:按照学校或期刊要求的格式,如 GB/T 7714 - 2015,仔细调整参考文献格式,补齐缺失信息。
-
确保引用准确:引用内容要与原文一致,且在正文中准确标注引用位置,在参考文献部分详细列出相关信息。
上一篇:
AIGC率过高怎么办?能用降AIGC工具解决吗? 下一篇:
降AIGC率的神器:让论文检测轻松通过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qkcnki.com/jiangaigclv/4495.html 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,谢谢。